我市多项知识产权核心指标保持全省第一
(资料图)
构筑知产高地,赋能城市创新
□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凯黄琳燕
通讯员徐彩和
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。近日,市市场监管局(市知识产权局)发布《2022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》:2022年,我市发明专利拥有量、发明专利授权量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、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指标均保持全省第一。全市知识产权呈现出全民参与、积厚成势、动能强劲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,成为激发创新活力、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沉浸式知产服务
激发企业创新活力
遇到知识产权问题找谁帮忙?在南京,“线上云线下站,知识产权事好办”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。
去年,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知识产权工作站,为经营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管理、保护等沉浸式、一站式集成服务,让企业在“家门口”就能解决知识产权问题,已服务近千家企业。
针对南京熊大巨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“寻求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进行专利转化”需求,江宁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站通过专利数据库对LED显示屏相关专利进行筛选分析,整理出符合熊大巨幕的专利需求清单,匹配到南京工程学院相关团队。经过多轮走访,成功撮合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对接,最终实现6项专利转化和产品化。
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,为经营主体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,激发了企业创新动能。
2022年,南京发明专利拥有量、发明专利授权量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、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指标均保持全省第一。其中,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.75件,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8.73件,位居全国前列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13788件,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的26.55%;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28291件,占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1.70%。数字经济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占同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总量比重达48.97%,位居全省第一。
加快知产成果转化
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
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“安全卫士”,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决定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,关系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。
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的“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智能变电站数据可靠性识别方法”获中国专利奖金奖。以该专利技术为基础,公司形成系列专利群,在全国智能变电站得到广泛应用,有效促进智能电网产业链发展,助推我国电力二次设备自主可控替代进程。
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,我市共获得34项中国专利奖,其中专利金奖4项,专利优秀奖28项,外观设计优秀奖2项。
我市健全产业、园区、企业专利导航立体发展新模式,引导企业提升研发效能、园区精准服务、产业可持续发展。去年,在我市授权的专利中,全市知识产权(专利)密集型七大类行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共1.41万件,同比增长22.9%。其中,新装备制造业专利授权量最多,达6335件,比前一年增加953件;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专利授权量2708件,增加794件,同比增幅达41.5%。
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,一头接着市场,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与桥梁。我市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,完成“一核两翼多平台”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架构建设,形成集技术创新、运营交易、金融资本为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,力促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实施。
去年,全市专利转让、许可17669件次,交易金额115.45亿元;全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78.31亿元,服务融资企业750户;推动实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,实际达成许可交易101件次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建成110家市级以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,形成32项高价值专利组合。
聚焦全链条
打造知产保护高地
4月21日,以“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”为主题的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成功举行。会上,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成立。
知识产权公共服务,涉及知识产权、版权、市场监管、农林、海关、法院、检察等多个部门。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、服务全链条,推进跨部门协同保护,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在南京开展知识产权保护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改革试点工作。
市市场监管局(市知识产权局)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落实试点工作要求,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高效化、便民化,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汇集专利、商标、著作权、地理标志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多门类知识产权的公共服务职能,是南京开展知识产权“一站式”集成服务的“关键落子”,旨在实现专利、商标、著作权等多门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“一窗通办”。
以“站”为媒,拓宽知识产权服务,赋能高质量发展。近期,市市场监管局出台“助企远航”系列措施,今年我市将新建4—5家知识产权工作站,为更多企业提供培训、解疑和政策宣贯等服务,全年预计服务企业数量不少于800家。
记者了解到,我市今年将搭建、完善知识产权存证公共服务平台、知识产权侵权鉴定平台、商业秘密保护公证平台等服务平台,做好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防控等,实现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创造、高水平保护、高效益运用,加强牵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提升知识产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,为城市创新不断注入新动能。
关键词:
推荐阅读
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:435 226 40@qq.com
Copyright (C) 1999-2020 www.baiduer.com.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:435 226 40@qq.com